ArchWiki 使用教學
From ArchWiki
-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使用 Arch Linux Wiki 的簡短教學文章。關於更多的相關資訊,請參閱 Help:Editing
- 如果你希望測試一下這篇教學裡面關於編輯 Wiki 的語法,請使用 sandbox 這一頁來練習。
i18n |
---|
Deutsch |
English |
Italiano |
Polish |
Česky |
Françai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Español |
正體中文 |
Српски |
Русский |
Contents |
註冊與登錄
如果你只想瀏覽 Wiki 網頁的內容,你不需要註冊或是登錄。要註冊一個帳號 (註冊帳號是免費得喔),請點選在每個頁面最上方右邊的 "建立一個帳號或是登錄" 這個連接。你只需要登錄一次就可以編輯每個頁面的內容。
編輯頁面
就像所有的共筆系統一般 (wikis),你可以編輯所有不在 保護模式 下的網頁。所有的改變都可以在更新後馬上呈現。要編輯一個頁面,請直接點選每個頁面上方的 "edit" 這個連接。
請使用在編輯視窗和儲存與預覽按鈕之間的 "Summary" 這一個輸入欄來註明你對網頁作了哪些更動。例如 : "錯字更正" 或是 "新增關於 xyz 的資訊" 。
在儲存頁面前,請使用 show preview 這個按鈕來檢查你正在編輯的頁面的排版與格式。請記得在預覽後點選 save 來儲存你的編輯頁面。
如果你已經成功 登錄 ,你可以使用 This is a minor edit 這個選向來標示你的編輯只是個小改變 minor (例如錯別字,格式排列的改變),讓其他人知道你並沒有對整篇頁面的內容作任何大更動。
現在輪到你試著來練習一下如何編輯 wiki 頁面了。使用網頁瀏覽器,在新的分頁打開 沙箱 (沙箱就是用來讓你可以任意測試 wiki 語法),然後點選頁面上方的 "edit" 這個連接。在編輯視窗內加入一些東西,然後點選 save 這個按鈕。
添加一個新頁面
要將一個新頁面添加到某一分類中去(也就是將"你自己名下新建的頁面"加入 "一個特的分類"),你需要:
- 首先去"http://wiki.archlinux.org/index.php/My_New_Page"用一個新標題來編輯一個頁面。比方說,我們想要編輯一個新頁面:Mutt (正體中文),那么就去打開"http://wiki.archlinux.org/index.php/Mutt (正體中文)"這個頁面,然後點擊“edit”來編輯你的新頁面好了。
- 在你頁面的最頂端放上:[[Category:Some Category]]
就是這樣啦。可以去檢查一下ArchWiki_Category_Tree,以便幫助選擇一個新的分類。
頁面佈局
儘管Wiki上的內容不同的主題都各不相同,但仍建議所有的文章都能采用一個總體佈局規劃,以便看上去比較協調。那么如何組織你的文章呢?下面是一個挺不錯的例子:
- 導言 -- 對文中所述的內容作一個概要
- 安裝 -- 指導如何安裝軟體,如果有寫的話
- 配置 -- 軟體安裝後是如何配置的,如果有寫的話
- 排錯 -- 關於此軟體的常見問題
- 提示與竅門 -- 關於使用此軟體的進一步的提示或例示,如果有寫的話
- 更多資源 -- 一個列出其它參考資料的好地方
當然,單獨的子標題可以並應當 被使用,並應列示於各主標題之下。參看下文中的 #主標題與子標題。
文字顯示格式
大部分的文字顯示格式都可以用 wiki 內建的 markup 語法來實現,你不需要特別學習怎麼使用 HTML.
粗體與斜體
你可以把文字放在數個單引號 (') 之間來表現出 Bold - 粗體 和 italics - 斜體 的效果:
- ''italics - 斜體'' 顯示為 italics - 斜體. (在文字的前後分別加上兩個單引號)
- '''bold - 粗體''' 顯示為 bold - 粗體. (在文字的前後分別加上三個單引號)
- '''''bolded italics - 粗體斜體字''''' 顯示為 bolded italics - 粗體斜體字. (在文字的前後分別加上 2 + 3 = 五個單引號)
主標題與子標題
妥善使用主標題和子標題可以讓你的文章的架構看起來更為完整與清楚。如果你的頁面的內容可以整理出兩個或更多個比較大的主題,你可以在你的文章內插入一些主標題來分出段落和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標題可以用下面的語法來表現 :
- =主標題= (1 個等號)
- ==子標題== (2 個等號)
- ===再往下一層=== (3 個等號)
- ====再往下一層==== (4 個等號)
- =====再往下一層===== (5 個等號)
如果一篇文章有至少超過三個以上的標題,一個標題索引 (table of contents - TOC) 就會被自動生成。如果你不希望在頁面內使用 TOC,你可以在頁面的最上方加上 __NOTOC__ 這個指示字。 試著在 沙箱 內建立幾個標題,然後看看他們對 TOC 起的作用。
Indenting 縮排
To indent text, 請在每一行文字的第一個位置插入一個冒號 (:) 。如果你插入越多個冒號,這一行文字就會越往內縮排。新的一行 (按下 Enter 或是 Return 後) 將會結束整段文字的縮排。
例如 :
This is aligned all the way to the left. :This is indented slightly. ::This is indented more.
顯示為 :
This is aligned all the way to the left.
- This is indented slightly.
- This is indented more.
Bullet points - 無序號條列
要插入一個新條列時,請使用星號 (*)。就如同在文字縮排時一樣,在每段文字前插入越多個星號,將可把整段文字依序往內縮排。
一個簡單的例子 :
*First list item *Second list item **Sub-list item under second *Isn't this fun?
顯示出來為 :
- First list item
- Second list item
- Sub-list item under second
- Isn't this fun?
有序號條列 - Numbered lists
你也可以在 wiki 頁面上建立一個有序號的條列。要建立有序號條列時,請使用數字符號或是井字號 (#)。多個井字號 #s 可以共用,並表現出層次和縮排的效果。
例子 :
#First item #Second item ##Sub-item under second item #Third item
顯示為 :
- First item
- Second item
- Sub-item under second item
- Third item
Code 源碼
在 wiki 頁面設定 Code 格式非常簡單 : 你只需要在每一行文字前加上一個空白。
Links 連接
在 wiki 頁面內使用連接的主要目的是用來幫助使用者瀏覽你的網站。
內部連接
你可以在一個頁面內使用內部連接來設定多個 cross-reference wiki pages。你可以加入連接到一些已經存在的主題 (頁面),或是設定連接到一些你認為之後應該會存在的主題 (頁面)。
在同一個 wiki 文件內,要設定頁面的連接時,你只需要把要連接的頁面的標題放到雙中括號內 (double square brackets) 即可。
例如,如果你想要設定個連接到 Wikia 這個頁面,請使用下面這個格式 :
- [[Wikia]]
如果你希望使用頁面標題以外的文字作為連接的名字,你可以使用 "|" 這個 pipe divider 然後在後面加上你要使用的連接名字 (在英文鍵盤上,你可以使用 SHIFT + BACKSLASH 的方式打出 "|")。
例如,如果你希望設定一個連接到 Arch Linux 這一頁,但是想用 "home page" 來代表這個連接,你可以使用下面這個格式 :
- 請參閱 [[Arch Linux|home page]]...
然後頁面內容就會顯示 :
- 請參閱 home page...
如果你希望為連接的頁面主題名稱加上複數 (或是加上任何後綴文字),你可以把要加上的文字直接放在包著連接頁面的中括號後面。
例如,你可以用 :
- Add questions to the Arch Linux for [[quiz]]zes.
頁面內容的顯示將會是 :
- Add questions to the Arch Linux for quizzes.
多國語言連接
ArchWiki 允許你使用不同的語言來編寫頁面的內容。如果不同語言的頁面有著相同的主題,我們最好在這些頁面上都設定個連接到不同語言的版本的頁面。 對於有不同的語言的版本的相同的文章,ArchWiki 允許你在每個頁面上設定一個 "i18n-box" ,讓你列出相同頁面,但是以各種語言編寫的連接。
要在一個頁面上加入一個 i18n-box,請在頁面內加入下面這幾行指令:
{{i18n_links_start}} {{i18n_entry|Deutsch|German Title of the Article}} {{i18n_entry|Fran?ais|French Title of the Article}} {{i18n_entry|繁體中文|繁體中文頁面標題}} {{i18n_links_end}}
如果非英文頁面使用的標題和英文的相同,那非英文頁面的標題就該使用下面這種格式
標題名稱 (語言)
例如 :
Gnome Gnome (Deutsch) Gnome (Fran?ais) Gnome (繁體中文)
Wiki文件間連接
要連接到其他的 wiki 文件時,你可以使用 title 後面接著一個分號然後是頁面的名稱。使用這個方法,你就不需要把完整的 URL 都打出來了。
例如, creatures wiki 首頁是在 Creatures:Main Page ,這時你就可以用
- [[Creatures:Main Page]]
- 而不需要鍵入 http://wiki.archlinux.org/index.php/Main_Page
站外連接
如果你希望在頁面內連接到 Wikicities (指的就是 wiki 站內的文章集合) 以外的網站,你只需要在頁面內鍵入完整的網站連接路徑 (URL) 即可。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給予連接的 URL 一個比較含意比較清楚的文字名稱。你可以把連接的 URL 放在中括號內,然後在 URL 後加上一個 空白 (space) (不是 使用 pipe) 後,再鍵入你要使用的連接文字名稱。所以,如果你想要使用下面這個顯示, Google search engine ,你可以使用:
- [http://www.google.com/ Google search engine]
這個格式。
Redirects - 頁面轉向
如果你需要自動把一個頁面轉向另一個,請使用 #REDIRECT 這個指令,同時把新轉過去的網頁名稱放在括號內。
例如,你可以設定把 "Cats" 這個頁面自動轉向 "Cat" 。這樣一來,不管使用者在搜尋裡面輸入的是上面兩個字的任一個,他們都會被轉到 "Cat" 這個頁面去。
Wiki 的變數 (variables) 和樣版 (templates)
使用 {{SITENAME}} 這個指令來檢視目前在編譯的 wiki 文件名稱。目前,在 ArchWiki 的網站內使用 {{SITENAME}} 將會以 ArchWiki 取代。
你也可以建立你自己的樣版 (templates)。在建立一個新頁面 Template:XXX 後,請使用 {{XXX}} 這個指令來把你的樣版加入到你要修改的頁面內。所以,如果你有許多網頁需要加入相同的資料,試著使用樣版的方法可以幫你省去許多麻煩。
討論頁面
討論 (Discussion) 或是 "talk - 留言" 的頁面主要是讓你可以跟其他 Arch Wiki 的使用者有個對話的空間。
要討論任何一個頁面的內容時,請先選擇你要的頁面,然後點選頁面上方的 "discussion" 這個分頁。把你的留言加在討論頁面的最後面,或著加在你要回應的留言之後。
請為你的留言簽個名,簽名的方式可以用 ~~~~ 來加入你的帳號名稱和時間標記。
請使用 indenting - 縮排 的功能來格式化你的討論頁面。比較標準的作法是,所有的回覆都會依序比回應的原文往內縮一層。
現在讓我們試著開始編輯 沙箱的留言頁面 吧。
使用者留言頁面
每個人都有個 user talk page (使用者留言頁面),在這個頁面上,每個人都可以寫下公開的留言。如果某人簽了個留言給你,你將會看到一個短訊,寫著 "You have new messages",並包含一個連接直接連到你的使用者留言頁面。
你可以選擇在留言者自己的使用者留言頁面上留言,或是在你自己的使用者留言頁面上,跟貼在對方的留言之後。如果你選擇留言在對方的留言頁面上,對方將會在收到相同的通知短訊。
特別分類
還有一些特別分類,以幫助製作和完善ArchWiki。
文章尚未完成,不可用
是凡在文中寫入{{stub}}這個標記的,就表示文章尚未完成。Category Stub這個分類下面包含了所有打上此標記的文章。文中使用殘缺標記(stub)的原因可能是:
- 太短了
- 說明不夠充分
- 含有未完成部分
文章待譯
是凡在文中寫入{{translateme}}這個標記的,就表示文章尚待翻譯。
Category "Translation Requested" 這個分類下面包含了所有打上此標記的文章。文章在這個特別分類下的原因可能是:
- 文章的某些部分沒有此種語言。
- 文章的內容完全沒有翻譯,而是直接從英語或其它語種復制過來的
- 原語種的文章更新了,而在翻譯頁面中此類內容卻沒有。
文中有潛在錯誤或不明信息
Category "Accuracy Disputes"這個分類下的所有文章都打上了這樣的標記{{accuracy}}
文章在這個特別分類下的原因可能是:
- 用戶察覺了潛在錯誤或不明信息,正在會客室(Talk)中討論相關內容和如何修正它
- 頁面內容不詳,或過時了,需要更新